败血症传染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2021年第8期自然资源一体化政务信
TUhjnbcbe - 2023/8/31 19:32:00
白癜风的相关症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9/5885336.html

自然资源一体化*务信息平台

1.目标定位

自然资源部门机构改革以来,一方面,对于新增加的用途管制、生态修复、资产管理等职能普遍缺少信息化支撑,需要补齐信息化,将新增职能与已有业务进行有效融合,促使管理不留死角;另一方面随着*府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加快,“以人民为中心”面向人民群众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倒逼自然资源部门流程再造、优化服务,引入数字化手段将内部管理与*务服务无缝融合、一体化管理,以快速支撑*务服务事项,实现*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零跑腿等;再者,互联网+*务服务、“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放管服改革等一系列的改革要求,落实到自然资源部门,都需要从全链条一体化的视角,引入数字化的手段,精减、优化业务,缩短审批时限,打造端到端的、科学、规范、高效的自然资源从源头保护、开发利用到末端修复治理的“全生命周期”业务管理体系,这就更需要将自然资源部门已有信息化系统打通、共享等等,建立“连、合、统、用”的自然资源一体化信息系统,对内快速支撑处室内部各事项、处室与处室之间的协作共享,对外高效服务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对横向各级*府部门更加高效的共享服务,助力自然资源部门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和*务服务提质增效。

2.总体设计

自然资源一体化总体框架

3.建设内容

3.1业务融合

自然资源部门成立后,必须尽快梳理自然资源的全局业务体系、划分事权、打通业务事项之间的关系、开展业务标准化以及优化业务流程等工作,深度融合规划、土地、矿产、测绘、海洋等业务,建立健全从源头保护、开发利用到末端修复治理的“全生命周期”业务管理体系,打通*务审批与内部管理,形成有机融合、互相贯通、前后一体的自然资源管理业务体系,推进改革后的机构职能、业务整合与优化。

3.1.1业务体系分析,绘制全局业务地图

围绕“两统一、七个关键环节”的核心职能,通过研究三定方案、收集事项清单、调研处室职能以及借鉴先进城市经验,按照大类、中类、小类对自然资源部门的业务进行梳理、分析、设计,构建自然资源一体化融合的总体业务体系,全面支撑“两统一”职责的履行。

3.1.2业务关系分析,理清全局业务脉络

以自然资源为要素对象,以*策法规为依据,理清土地、矿产、地质、海洋、林草等业务的关系框架,分析各事项的输入和输出,建立各事项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从源头保护、开发利用到末端修复治理的“全生命周期”业务管理体系。

3.1.3业务事项标准化,建立一套办事规程

在理清业务关系的基础上,针对每一个具体业务事项进行梳理规整其对应的适用范围、办件材料、办理流程、业务规则、设定依据、办理时限、事权层级、办理结果等,形成一套业务办理的标准化手册,对内指导各处室业务办理,对外用于*务公开的办事指南。

3.2业务数据治理后台管理

作为业务融合的有力支撑,数据融合应以原国土和规划的“一张图”为基础,结合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按照统一空间基准、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纳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自然资源数据,形成统一的自然资源数据体系。同时,理清数据脉络,建立数据管理秩序,实现对数据的集中统一共享服务、分层分级资源管理。

3.2.1数据画像,理清脉络

数据画像主要是通过梳理数据分类、理清数据关系、明确数据来源及明确数据责任主体,理清数据脉络,为数据管理奠定基础。

3.2.2数据管理,建立秩序

按照“集中统一共享,分层分级管理”原则,对自然资源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实行分区分库的存储方式。并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采用针对性的数据存储技术。

(1)数据存储方式

数据存储方式分为结构化非空间数据存储、结构化空间数据存储和非结构化空间数据存储。业务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都包含有结构化属性数据、结构化空间数据和非结构化文档数据。元数据一般存储为结构化数据。

(2)数据规整建库

数据分为已建库的空间数据、未建库但是存在矢量电子文件的空间数据、纸质/电子文档数据、档案数据和外单位对接数据五大类,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进行规整化处理,建立数据入库秩序,保证数据的有序存储和便捷使用。

(3)数据更新管理

数据更新管理为保障数据更新管理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在机制和工具上设置双重保障。通过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和操作规范,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分布式管理,为数据入库更新提供底板数据操作流程,形成机制保障;通过数据更新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规范性检测、入库更新、数据导出,形成工具保障。

3.2.3数据服务,内外共享

面向本级*府和平行委办部门、上下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社会公众和相关单位团体提供数据服务,促进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

3.3应用整合

在业务梳理的基础上,以“保留、新建、升级改造和废除”为原则,结合业务应用需求,设计自然资源应用体系,在保障满足实际应用的前提下,建立支撑各条线业务管理和数据服务的智能化应用系统,打造门户信息统一聚集、*务审批协同智能、业务管理统筹高效、综合办公统一调度、监管决策精准及时的自然资源一体化智慧应用体系。

3.3.1统一信息门户,实现信息由分散到集中

自然资源部门成立后,面对现有大量分割的应用系统,需要通过建立统一信息门户,整合原各部门的各类信息(比如:地*审批信息、矿*审批信息、局内通知公告等),采用单点登录、统一用户管理、应用界面集成、并发事务控制、数据抽取等技术,为全局提供统一的、方便快捷的、丰富完整的唯一信息入口,通过信息集成实现多源信息集中看、最新信息及时看、本职工作重点看,实现内部门户向信息枢纽的转变。

3.3.2统一审批管理,实现业务由组合到融合

以机构改革和“放管服”改革为背景,以业务整合优化为基础,打破条块分割,统一审批标准,统筹服务资源,建设覆盖土地、地质、矿产、海洋、测绘、林业等业务的“互联网+”自然资源一体化*务审批应用,推进对内对外业务协同和数字化智能审批,形成业务覆盖、流程贯通、部门协同、信息关联、过程跟踪及信息互通的数字化*务审批模式。

3.3.3统一业务管理,实现内部事务高效统筹

以优化内部事项管控能力和提升全局运转效能为目标,通过建立覆盖规划编制、计划指标管理、土地征收、用地报批、土地供应、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资产管理等内容的自然资源一体化业务管理应用体系,衔接对外审批服务事项及应用,实现土地、地质、矿产、海洋、测绘、林草等各类自然资源从规划编制、计划指标、开发利用,到生态修复、资产监管和评估等全阶段全周期的高效运转和智能管控审查,推进自然资源部门*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3.4统一*务调度,实现*令逐层逐级畅通

立足于一体化综合*务调度,建立并形成自然资源部门的*务智慧中枢,实现公文、会议、交办事项、信访、人事行*、后勤管理、信息发布等各类行*事务的全覆盖,实现人、事、资源的统一调度统筹,达到“事事入系统、件件有关联、全程能流转、全局一本账”的建设成效。

3.3.5统一监管决策,实现“机”治辅助人治

按照“互联网+监管决策”的模式,通过知识库、规则库与人工智能算法的聚合,建设形成自然资源一体化监管决策智能应用体系,满足自然资源部门对土地、矿产、海洋、测绘、地质、林草等方面全方位全域监测监管的需求,实现自然资源重点事项全程在线高效督办,开展各类风险的动态预警和防控、执法督察,提升自然资源态势感知能力、综合监管能力及形势预判能力。

4.主要功能

自然资源一体化的主要功能建设包括统一信息门户、综合调度应用、*务审批应用、业务管理应用以及监管决策应用五大部分。

4.1统一信息门户

建立统一信息门户,提供一站式访问以及个性化服务。同时,支持把已有的应用程序或服务组件包装为“门户栏目”,进而提供统一的访问主页。

4.2*务审批应用

建设覆盖土地审批、矿产审批、测绘审批、林草审批等业务的“互联网+*务服务”自然资源一体化*务审批应用,实现自然资源审批事项全业务覆盖、全流程贯通、图文档一体,提升自然资源审批效率。

4.2.1综合受理

针对窗口受理人员,提供面向土地、地质、矿产、海洋、林业、测绘等各类自然资源业务的统一受理、统一检测、统一分派、统一发证。

4.2.2业务审批

针对*务审批服务事项,实现土地、地质、矿产、海洋、林业、测绘等业务的全程在线图文一体化审批,实现自然资源一体化*务服务事项在线协同审批,包括的初审、审核、审批、整理制文、协办、会签、空间核查等内容,集中统一共享。

4.2.3项目管理

以项目为管理单元,以优化全局项目管控模式和提升全局办事效能为目标,通过提供所有项目统一管理和信息查看的入口,实现各类项目核心信息及全生命周期办理事项、全过程办理阶段的清晰展示,方便用户快速获取项目办理进度及实际办理信息。

4.2.4查询统计

查询统计主要针对已有的业务审批项目,在实际审批过程中,如需查找有关项目或建设单位咨询有关项目,可快速查询获取结果;如需进行月度、季度或年度等统计,可快速获取统计结果。

4.3业务管理应用

对自然资源相关单位内部事项的梳理分析、统筹兼顾,构建覆盖土地、矿产、海洋、测绘、地质、林草等全业务域的内部事务管理体系,通过业务管理各类应用,实现全局内部事项的统筹高效管理,提升全局的业务管理能力。

4.3.1建设用地指标管理

以用地指标为核心,建设用地指标库,对建设用地指标进行管理,包括各类用地指标的下达、使用、调剂、查询统计等,加强计划指标对建设用地项目实施的管控能力,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

4.3.2建设用地审查报批

以新增建设用地报批管控为导向,以分批次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审核报批业务为内容,实现用地报批项目的快速组卷、指标的智能审查。同时,支持与建设用地指标管控有关应用系统的联动,整体提升审查效率,缩短审批时间。

4.3.3土地征收

建设土地征收征用管理应用,对土地征收前期任务进行统一管理,对土地征收实施进展进行及时跟踪,同时与“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应用协同联动,贯通全业务过程,整体提升土地征收管理的能力。

4.3.4土地供应

通过建设土地供应管理应用,对土地供应计划、土地供应项目审批、合同签订等环节进行统一管理,为各级用户提供土地供应业务申报、办理功能,实现协议出让、公开出让和划拨类用地全过程跟踪管理。

4.4综合调度应用

根据《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的“集成综合行*办公服务”建设要求,建设综合调度应用,覆盖公文、会议、日常等行*类事务,推进综合行*办公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升。

4.5监管决策应用

以构建全面采集信息,全程监测监管,全力支撑决策的立体化业务监管决策体系为目标,以各类应用的数据库为支撑,实时汇总和全面掌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建立监管决策应用及时动态地获取全市自然资源时空分布、资源配置等情况的监管分析,并为领导决策、制定*策提供科学依据。

5.运行环境

5.1网络环境

自然资源一体化信息系统可以安装部署在*务网或业务专网上,如果部署在业务专网上,需要与*务打通。其中要求网络带宽在百兆以上。

5.2硬件环境

硬件环境主要包括服务器硬件环境和客户端硬件环境,可以利用物理机作为服务器,也可以利用云环境资源作为服务器。

5.3软件环境

自然资源一体化信息系统的软件环境主要考虑操作系统、数据库、浏览器和应用中间件。

6.案例

6.1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多审合一、多证合一”

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多审合一、多证合一”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用地审批系统,在全省范围内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监管、统一服务的模式进行建设,实现省--州(市)--县(市区)三级一次投入、分级使用、同步推进,实现前台统一受理、省市县三级联动办理、实时流转、智能核查、统一发件、自动归档、跟踪督办的图文一体化,有效将审批事项大幅度合并精简,将申报材料大幅度减少,将审批时间大幅度压缩,同时也减少了行*资源的浪费,助力进一步提高*府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降低行*相对人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方便投资落地。

总体框架

1)统一业务管理模式

依据“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要求,围绕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同步办理、统一发件的业务目标,对“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中所涉及到的业务事项,通过7个统一,即统一申报材料、统一业务表单、统一审批流程、统一文书证照模板、统一图形要素、统一编号规则、统一办理时限,从初步分析、详细分析、成果讨论以及成果优化四个角度对业务快速深入的分析梳理,实现业务的标准化,最终形成自然资源“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标准化业务办理以及对外公开的办事指南,也为信息化建设夯实基础。

业务标准化

由于需要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审批,首先是根据改革要求,合并事项分类办理;其次是分清分级属地和三级联审要求,明确各层级部门受理、核发、审批权限,建立三级联动审批模式。

2)实施智慧审批管理

通过实施智能收件检测、三级联动审批、图文一体化管理、码上关联等智慧化管理应用,形成从申报、受理、初审、审核、审批、向上转报、向下批复、发证的全流程在线办理模式,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能,提高对外服务水平。

——智能收件检测

行*相对人可以通过电子报盘进行项目申报智能检查,也可以通过窗口报件的模式进行智能检查,智能预检功能,能够对表单和材料做规范性和必要性检测,对图件数据进行拓扑检查,并生成收件检查报告,减少项目的补件率、退件率,提升申报通过率。

智能收件检测

——省市县三级联动审批

建立跨层级和内部审批模式,通过公文流转、批复下达等实现跨层级审批,通过主办+会办,提供灵活的内部审批模式。针对跨区域办理事项,通过对项目信息、单位信息、用地信息、用地边界数据进行合并组卷,实现项目的逐级上报审批。

三级联动全流程审批

6.2城市自然资源一体化*务信息平台

机构重组后,自然资源业务深度融合,但仍需要与整合进来的城市更新、海洋、测绘等职能进一步融合,打通业务壁垒,增强业务关联,优化业务流程,形成一套面向自然资源完整的业务流程体系。

——业务资产标准化

从信息资源、业务体系、业务流程、服务资产等层面进行规划和分层设计,对原国土、规划业务进行深度分析,根据国土规划合并后的职能、组织架构和管理要求,设计国土规划一体化的业务模型,以“放管服”改革目标为中心,按照“并、放、减、优、调”的优化理念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优化成果以可视化模型为载体,形成标准化、可持续调整的业务资产,可敏捷应对业务调整,确保IT与业务对齐。

——数据整合集成化

按照数据画像、数据管理、数据服务的“三步走”方法,整合基础地理、调查评价、规划编制、业务管理、监督监管、多规合一和各类专项等7大类数据,建立一套国土规划数据资源目录,实现国土和规划数据之间的集中统一共享互通。通过建立统一的国土规划数据仓库,理清数据脉络地图,贯通数据库价值挖掘链路,完善数据治理配套保障机制。

数据资源融合框架

——平台应用一体化

业务应用以项目为核心,通过统一项目编号、各阶段图形关联和证照回溯等多种技术手段,建立起项目各环节间的关系,支撑国土规划深度融合贯通,打通*务与业务、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渠道,建立成果资料库,实现全流程图文交互审批,成果资料串联共享。

——移动办公智能化

机构重组后,针对多应用且各业务办理系统存在着各自独立、分散、缺失、复用度低等问题,基于企业级架构搭建移动办公应用,实现移动办、移动查、移动批,应对多级多部门统筹管理、分工实施、求同存异的业务协同模式,提升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

——数据迁移工艺化

经过多年的积累,原业务系统中沉淀下了大量的数据资产,在新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完成后,有必要将这些宝贵的“财富”转移至新系统中加以利用,按照分析准备—迁移实施—质量校验的工艺流程,对数据资产进行迁移。

数据迁移工艺图解

——平台拓展,深化自然资源一体化实践

形成“五统一”、“两支撑”、“一中心”体系,快速响应改革要求,深化智能应用。

自然资源一体化信息平台总体架构

——统一空间支撑,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通过对各类空间数据资源进行整合,综合性空间信息查询与辅助决策工具,使管理者更全面地掌握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现状,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提升城市管理品质。最终,在完整的数据资源体系和业务应用体系基础上,形成综合的规划和自然资源科学管理模式。

——统一基础设施,提供基础支撑保障

通过加强基础支撑设施,提供稳定、安全的网络基础环境及开发、部署和运维保障。

6.3县域自然资源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

——*策层面,落实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及一系列改革要求的重要载体

机构改革后,为落实“放管服”、“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最多跑一次”、*府数字化转型等一系列改革,解决业务不够集中,数据标准不够统一,审批效率不够高,监管能力待提升等问题,需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支持数字*府、智慧社会建设,为构建共治共享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业务层面,实现业务全覆盖、流程全贯穿的一体化管理的客观需要

局内业务办理模式、管理方式等都不尽相同,业务全程关联不够,业务贯通不够顺畅,因此,需要将各条线工作通过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流、业务流进行关联,使业务人员在进行管理时能够将各部分的业务信息联系起来,对业务办理、项目跟踪提供可靠支持,实现一体化管理。

1)“一链”全生命周期管理,助力行*审批改革

一是形成业务链,构建自然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开展自然资源行*审批流程再造,构建自然资源从源头保护、开发利用到末端修复治理的“全生命周期”业务管理体系,形成自然资源全业务体系,实现土地、矿产、林业等各类自然资源要素从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生态修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到确权登记全周期的多级联动、业务协同审批、精准治理,实现全县自然资源业务深度融合。

二是改革再提升,“减环节、压时限、优流程”。围绕“两统一、七个关键环节”,深化“最多跑一次”、“多审合一、多证合一”等改革要求,纵向实现局内各科室之间、各科室与下属单位、乡镇(街道)之间的业务协同共享、横向实现与平级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共享,优化审批流程、取消核发用地批准书等环节,减少项目审批材料。

2)“一库”汇集县域数据资源,搭建空间治理底座

开展自然资源数据空间治理。立足已有数据基础,协调相关数据标准,整合、规范、扩展原规划、国土、矿资、林业等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数据资源,结合第三次国土调查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开发利用、审批管理、土地整治、不动产登记等业务成果,开展自然资源数据空间治理。

3)“智能”审批,全方位加速项目落地实施

全过程带图审批,指标智能校核,以办得快、办得好为基准,通过业务指标自动获取、图表实时关联,指标一键智能检测,全过程高效看图、审图,实现从“人审”到“机审”转变,全力提升*府办件效能。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1年第8期自然资源一体化政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