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传染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她16年生14胎,36岁失血而死半年后 [复制链接]

1#

年,古老的扬州城内,春意盎然。

城东繁华处的陆家公馆里,已是张灯结彩,唢呐悠扬。

细细打听才知:这天恰是吉日,陆家二小姐陆英要出嫁了。

作为扬州赫赫有名的鼎盛望族,陆家对儿女婚嫁的操办,自然也马虎不得。

那天的扬州城,尽是大红灯笼高挂。

送亲队伍绵延不绝,从四牌楼一直延伸到龙门巷。

据说:陆家陪嫁数量之多,已超乎常人想象。

除了紫檀木家6套,如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珍贵书画更是不计其数;甚至连清洁用的扫把上,也做了细银链点缀。

众多嫁妆,分装在佩有大红花的漆盒里,数百名挑夫跟随花轿之后。

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一直走到扬州码头;再雇10条大船,将嫁妆完全装满;点缀着热闹喜庆的唢呐声,直至合肥张家。

十里红妆、百里送嫁…这样的热闹场面,也引来无数百姓围观称赞。

看热闹的众人们,有人羡慕陆家小姐的富贵出身,有人感叹这桩婚事的门当户对。

这纷纷扬扬的赞叹和羡慕声,传入一个七旬老太太的耳中;只听她落寞感叹:自古红颜薄命,就怕因福生祸啊。

这不合时宜的话,让众人听了先是一愣,而后接连大笑。

有人取笑老太太心生嫉妒,有人埋怨老太太不会说话…

可众人又怎么能想到:这世上太多事情,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而这位七旬老妇的话,更是一语成谶。

扬州自古便是文教昌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美誉。这里的女子更是温婉娴静、知性优雅。

生于名门望族的名媛陆英,堪称扬州女子的佼佼者。

她的父亲陆静溪是淮左名流,不但富可敌国,而且文采风流;母亲是李鸿章四弟李蕴章之女,也是饱读诗书的大家闺秀。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陆英无疑是幸福的。

她自小就接受父母的教导,不仅学习诗书,还学习女红和乐器。

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下,陆英很快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落落大方的大家闺秀。

这样知书达理的女子,追求者数不胜数。

纵然豪门子弟多相争又如何?只因陆英的父母,早已给她定下一门亲事,对方便是封疆大吏张树声之孙张武龄。

作为合肥四大家族之一,张树声的家族属于后起之秀;因他剿灭太平天国运动有功,得到了李鸿章和曾国藩的赏识,便创下这殷实家业。

陆定的未婚夫张武龄,虽生在富贵鼎盛之家,却毫无纨绔子弟做派;他从小嗜书如命,博学多才,是难得一见的温雅俊才。

门当户对,郎才女貌,这样的婚事怎么看都是无比圆满的。

所以,陆英结婚时,生怕女儿受委屈的陆家父母,还专门准备了10条船的嫁妆,浩浩荡荡地从扬州运到合肥。

张武龄和陆英此前从未见过面,他们的结合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也感叹:这样的缘分仿佛就是命中注定的,婚后的二人可谓琴瑟和鸣。

张武龄对待妻子疼爱有加,十分信任。

婚后不久,陆英就成为张家的当家主母,料理张家大小事物,人们对她的管理也十分遵从。

但那个年代,女子终究是以传宗接代为重任。

即便陆英出身名门,知书达理,也是闻名扬州城的才女;但嫁入男丁稀少的张家,自然也承受着兴旺子嗣的责任。

对于婆婆来说,她太想让陆英为张家生下儿子,好延续张家的香火。

如她所愿:结婚没有多久,陆英就怀孕了。

整个家族都期待着这是个男孩子,可是陆英最终生下了个女儿。

婆婆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却难掩失落;所以陆英出月子没有多久,婆婆便劝陆英,继续为张家开枝散叶。

没有多久,陆英再次怀孕了。

当婆婆日夜祈求上天保佑时,这个孩子却依旧是女儿。

甚至到了第三胎,婆婆盼望长孙的希望再次沦为泡影。

看到婆婆愈加不满的样子,陆英倍感愧疚。

所以,第三胎刚出月子,陆英又紧锣密鼓地怀孕了。

十月的艰难怀胎,让她的身体无比虚弱。

但值得安慰的是:这次的她,终于生下一个儿子。

得知消息的婆婆,几乎喜极而泣。

只是她没想到,这个孩子生下来身体非常孱弱,没多久就夭折了。

孩子早夭,让身为母亲的陆英心痛欲绝,而痛失长孙的婆婆更无法接受这样的噩耗。

同为女子,她忽略了儿媳十月怀胎的艰难,也忽略了儿媳痛失爱子的绝望,竟直接与身体虚弱的陆英撕破脸皮,当着全家人的面,大骂她是扫把星,害死了自己的孙子;并诅咒自己的儿媳:连自己儿子都照顾不好的人,是不会有好日子的。

这样的艰难处境,让陆英觉得心力交瘁。

但为了不打扰丈夫安心工作,她如所有旧式女子一样,选择了忍耐。

直到辛亥革命爆发,陆英才和丈夫张武龄离开张家,搬到苏州去住。

夫妻两人没有了家庭琐事的扰乱,日子过得格外幸福;除此之外,夫妻两人还在苏州兴办慈善事业、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自掏腰包建立了一所学校,并且规定:报名的学生只需要交极低的学费就可以来上课。

可以说:在苏州的这段时光,陆英摆脱了为张家传宗接代的沉重使命;她在学校教书时,也由衷体会到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

那一刻,她似乎不再是谁的妻子、谁的母亲、谁家的儿媳,她只是她自己……

离开一大家子人的闲言碎语,加上张武龄的细心陪伴,陆英也走出了痛失爱子的阴影。

后来的她,又怀上了第5胎,依然是个女儿,但此时的她,已经没有那么煎熬了。

但好像上天有意成全,此后的陆英接连怀孕,每胎都是儿子。

结婚16年,她一共生了14胎;最后活下来的9个孩子,分别是5儿4女。

随着孩子们的渐渐长大,陆英开始筹划,更加有学习氛围的宅院。

她在家中设置了四间书房:丈夫张武龄一间,自己一间,孩子们共用两间。

并将家中所有的书籍随意摆放,以方便孩子们可以随时翻书阅读;所以在苏州的院子里,完全可以看到走廊和围墙上,也有古诗词、典籍等书籍。

这样的文化熏陶,也让长大后的儿女们才学过人。

可也感叹:造化弄人,红颜薄命。

如那年大婚时,街边七旬老妇所预言般:因福生祸。

陆英和张武龄的婚姻,虽是门当户对,羡煞世人;可偏偏殷实之家,最是重担难撑。

年,年满36岁的陆英生下第十四胎后,身体没有得到完全恢复的她,突然感到牙痛难耐,医院拔牙,谁料血流不止,由于医疗条件落后,医生也束手无策。

就这样,本就虚弱的陆英,生命戛然而止。

陆英的一生,似乎都为张家而活。

甚至直到咽气之前,她还在安排张家的大小事务,生怕因为自己的病拖累别人。

这个周到勤劳的女人,对于自己的结局没有任何怨言,只是放心不下那些年幼的孩子们。

为了让孩子们得到充分的照顾,她将自己的私产做了分配,交给了孩子们的奶妈和保姆。

安排完这些事情,陆英才放心离开。

一代名媛,却在大好年华逝去,这样的结局,是让人痛惜的。

对于陆英的早逝,有人怀疑是得了败血症,也有人认为是庸医误诊。

但不得不承认:陆英嫁入张家16年,始终为传宗接代而努力着,16年怀孕14胎,这样的频繁生育,早就让她的身体油尽灯枯。

命运既定,所有的结局都无法改变。

但若要问陆英的一生值得吗?

我想,终究是不值的,她几乎是以生命的代价,求得婆婆欢心,为张家传宗接代。

可即便将自己沦为生育机器,为张家留下9个聪明可爱的孩子,看似得到幸福的她,又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

陆英死后不久,张武龄很快迎娶了新的妻子。

再得佳人相伴,那些与陆英携手16年的恩爱过往,仿佛就是一场虚无缥缈的梦境。

但那个叫做韦均一的续弦,却是个心胸狭隘的女子。

嫁入张家后,她生下3个孩子,只有一个儿子活了下来。

这样的经历,让她对陆英的孩子们始终抱着敌意。

她不愿让陆英的孩子们,盖过自己孩子的风头,便阻扰孩子们的学业。

特别是陆英生育的四个女儿,更是没少遭受苛责和虐待。

只要张武龄不在家,韦均一便想尽办法刁难她们。

甚至有时,她会因一点小事大动干戈,把四姐妹锁进房间,面壁思过。

这样的遭遇,对四姐妹来说是难熬的。

但庆幸母亲陆英,曾为她们铺好了路。

陆英持家的时候,对家里的保姆和佣人们都格外照顾,不仅教他们识文断字,还让他们把自己孩子接到府上,跟自己的孩子一起长大;死前也不忘给他们钱财,帮他们安稳生活。

这些善举,也让佣人们无比感恩,自从张武龄再娶,佣人和保姆们,都想尽办法护着无辜的孩子们,有时候孩子遭受继母惩罚,佣人们甚至会给在外出差的张武龄传递消息。

即便经受了缺衣少食的动荡年月,保姆们也不离不弃,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照顾好陆英的孩子们。

不负陆英生前托付,几个孩子最终平安长大。

值得一说的是:陆英的四个女儿,更是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

她们知书达理、才华出众,在才女辈出的民国,她们是家喻户晓的“合肥四姐妹”。

教育家叶圣陶,曾这样说:

“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如同叶圣陶的的预料般,她们所嫁之人都是人中龙凤,婚姻也堪称圆满。

大姐张元和痴迷研究昆曲,最后和昆曲艺术家顾传玠结为夫妻。

二姐张允和同样喜欢昆曲,后来她与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结婚。

三姐张兆和性格开朗大方,与著名作家沈从文的爱情故事,至今是一段文学史上的佳话。

四妹张充和擅长作诗写词,最后和外国人傅汉思结合,随后两人赴美生活,张充和在耶鲁大学任教,传播中华文化。

细品陆英的一生,似乎总有些不值。

作为才女的她,本可以拥有自己的天地,却始终困在传宗接代的迷局中,用隐忍和顺从成全他人,却毁了自己。

但这番煎熬,多少也是旧式女子的劫难。

在那个夫为妻纲的年代,身为女子的她们,纵然才华惊人,可却逃不过相夫教子的宿命。

她这一生过得太苦,但值得安慰的是:她的子女皆成才。

为人父母者,所盼所愿,不过如此了。

————END————

其他推荐——

张爱玲与桑弧:得知她曾堕胎受损,他的暖心举动却让两人死不相见

大喜之日,他转身对新娘连开3枪;晚年深情感叹:来世再做夫妻

作者:初拾

从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中,淬炼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个赞再走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