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传染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学与美术擦出火花天府一小短课融合展示 [复制链接]

1#

长短课制近年来成为不少学校探索的方向,天府一小作为天府新区首个吃螃蟹的学校,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推出小学国家课程为主体,以区本、校本课程为两翼,强化基础课,具化拓优课,实化生习课,构建出以“国家课程+”为主的“雅正”课程。

同时,通过为基础课做加减法的方式,形成了“语文+”“数学+”“体育+”等长课,以及“英语+”“音乐+”“美术+”“信息+”“科学+”“品德+”等短课。

长课做加法,短课做减法,做减法的课程,课时减少,内容该如何深化,成为学校新一轮探索的方式,“短课+短课”的融合课程,则应运而生,“寻找学科的共同点,通过减时间加融合学科的方式保证规定课程内容的延伸及拓展,并由此改变上课方式丰富上课内容,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也是促进教师自主转型,要顺应新时代教育”。

一堂70分钟的课

将两门学科上出1+1>2的效果

12月26日,天府一小邀请了一群平均年龄在5岁的幼儿园小朋友,这群即将进入小学阶段小朋友,在这里,体验了他们的第一堂小学课。

与传统的教学不同,该课依据学科特点,寻找两门学科的共同点,实现了科学课与美术课的融合,总时长达70分钟。

在一段欢快的音乐声中,正式开始。“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刚才的音乐,能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学校教师奉小刚,率先发问。

“节日”

“那么节日里有什么?”

“彩灯、小麋鹿、礼物……”

与孩子们的一番对话后,老师引出了今天科学课的主题——观察,如何观察事物?需眼看、耳听、鼻闻、手触。

课堂上,孩子们对小麋鹿尤为感兴趣,每张小桌子上都摆放着彩色的黏土,想带着孩子们动手做小麋鹿,这可难住了奉小刚。

正当他“焦虑”时,美术老师杨炫林走上讲台,一只可爱的黏土小麋鹿让在场的孩子们欢呼不已,孩子们似乎找到了“救星”。在杨老师的指导下,一只只可爱的小麋鹿就这样完成了。

谈及将科学与美术融合的上课方式,奉小刚坦言,这也是学校目前正在探索中的融合课模式,“如果让两门课程进行融合,达到1+1大于2的效果,从而提升孩子们的兴趣,是我们所思考的方向”。

他告诉记者,本堂科学课的内容涉及观察,而美术课内容在于手工制作,通过观察后,再进行手工制作的方式,正好弥补了单一课程缺少实际动手能力的不足,同时,还能调动孩子们上课的积极性。“融合课不能是单一的叠加,而是需要寻找两门课的融合点,在形成互补效应的同时,还需要在趣味性上下足功夫”。他强调,采取融合课的模式,让学生既能学习到知识,同时,也能充分的实践动手能力,让整堂课趣味满满,而两门课的融合,更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全面素养。

推行融合课程

增加课堂趣味拓展教师知识厚度

这次科学课与美术课的融合,实际上,也是学校推广融合课程的一个缩影。

年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全面启动。

这场延续至今的课改,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场倒逼的改革,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原有的课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

课改涉及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等多个方面,如此宏大的命题,又该如何去推进,而天府一小,作为一所新办小学,在课程的设置上,该如何结合现代教育特点进行推进?

“课时数量学校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能突破的就是在课程的内容上进行优化以及课时着手,打开课程建设与开发的新局面”。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学校以小学国家课程为主体,以区本、校本课程为两翼,强化基础课,具化拓优课,实化生习课,构建出以“国家课程+”为主的“雅正”课程。

在此课程之下,推行了“长短课时制”,从课时入手,将时间管理作为切入点,从多角度丰富课程内容。

所谓的“长短课时制”,实际上就是打破了传统课时原则,以学科分类,进行课时加减法。其中,“语文+”“数学+”“体育+”,通过增加课时长度,保证学生经典诵读,口算游戏、身体锻练。而“英语+”“音乐+”“美术+”“信息+”“科学+”“品德+”,通过减时间加融合学科的方式保证规定课程内容的延伸及拓展,并由此改变上课方式丰富上课内容。

作为长课,以语文为例,其采取“5+35+20”的模式,即5分钟的课前预习,35分钟的正常上课,20分钟的课后阅读,确保学生的课时学习,此外,在天府一小,体育被归为长课体系,学校每天为学生开设一堂体育课,同时,加上一个大课间,充分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锻炼,“在学好知识的同时,学生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体魄,因此,体育是我们长课不可缺少的一门”。

短课中挤出来的时间,满足了长课的需求,在不增加短课课时数的基础上,又该如何有效地完成短课的教学内容?

为此,融合课的推进,成为深化短课内容的突破点。

天府一小校长谢东云告诉记者,在探索短课+短课,形成特色融合课的过程中,学校以鼓励教师为主,并形成了一定的考核机制。在融合课的推进中,教师不受学科限制,自主研究课与课之间的关联,实现教学上的跨界,同时,也让教师通过课程的构建,了解真实的学生,让教师远离“貌似”的教育,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融合课程重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综合素养的同时,也能促进老师们拓展自己知识面上的宽度和厚度”。

一堂70分钟的课,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否坐得住,自制能力能否达标?这也成为不少家长所担心的问题。为此,学校提出了解决方案,“我们给孩子一个自由课堂,让他们从中学会自我管理,在上课期间,孩子们遇到内急问题,在不影响其他人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前往解决后,再回到课堂即可”,她表示,目前,学校所推行的融合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中,而学校也将通过不断的摸索,为学生带去更多的课堂精彩。

成都商报记者许雯

(图据天府一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