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传染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强化高校有组织科研聚焦服务区域发展需求 [复制链接]

1#

高校是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有组织科研是特定的、有目标、有侧重、精准化的科研发展规划,是高校科技创新实现建制化、成体系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的重要形式。新疆作为国家西北的战略屏障、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区、向西开放桥头堡、“三基地一通道”建设区,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需要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的支撑度和贡献度。“十四五”以来,新疆高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四个面向”,依托优势特色学科,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标新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强化任务驱动、团队协作、集中攻关的有组织科研任重而道远。结合新疆高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有组织科研实质就是通过科研组织方式的改革,有效集聚科技资源,构建“方向聚焦—团队攻关—平台支撑—成果产出”的机制,提升承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产出区域急需的科技创新成果,以特色科研打造学科特色,以特色学科创建办学特色,让新疆高等教育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强化高校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用

新疆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新疆现有区属普通高校15所,其中研究生培养高校9所。专任教师1.1万余人,在校博士研究生余人,硕士研究生3万余人。建有硕博士学位点个,理工农医类学科布点占比达60%。建有省部级科研平台个,高校研发人员占全区研发人员的36%,具有研究生学历研发人员占67%,高校牵头建设40%以上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发表科技论文数占全区59%,授权专利数占全区72%,科技进步奖获奖数占全区30%以上,哲学社会科学奖获奖数占全区65%以上。进入“十四五”以来,新疆高校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科研综合实力不断得到提升。

聚集人才队伍,夯实有组织科研的基础。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十四五”以来,高校引、育、管并重,努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通过“天山英才”“天池计划”等新疆人才项目,柔性引进了一批高层次的学科领军人才,大力实施“援疆博士师资计划”等人才培育项目,提升高校现有人才的知识层次,建立完善联系专家的制度,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氛围。高校引进一批长江学者,现有天池特聘教授5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在语言信息处理、煤化工、水利工程、风力发电、马产业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创新团队,造就了一批学科领军人才,夯实了有组织科研的人才基础。

聚合内涵建设,明晰有组织科研的主线。学科是科学研究的载体,科研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十四五”以来,实施新疆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和院士支持计划项目,集中力量建设33个优势特色学科,按照分类建设原则,在争创一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凸显学科特色优势。优势学科强调“好看”,在全国争创品牌,形成学科制高点,支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特色学科聚焦“好用”,紧密对接行业产业需求,把论文写在新疆大地上,支撑高质量的社会服务。通过分类建设,引导高校以学科建设为统领,聚合力量,开展跨学科跨单位联合科研攻关,强化多学科间的横向交叉和融合,形成新疆高校自身科研特色,进而凝练学科特色,彰显办学特色,汇聚有组织科研的新动能。

聚焦服务发展,突出有组织科研的导向。有组织的科研初衷就是要面向需求、解决真问题、作出真贡献。“十四五”以来,加强对高校科研工作统筹指导,加快“放管服”改革,变高校科研计划项目立项为科研业务费管理。在招生和高等教育资源调配过程中,将服务重大需求和科研能力提升作为主要指标,组织召开多场政—校—企需求对接会,聚焦新疆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技术需求开展科研工作,选派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服务地州和行业企业。依托现有88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承担行业企业委托的研发任务,拓展经费来源渠道,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聚力育人主责,落实有组织科研的初衷。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是培养人才的必由之路。“十四五”以来,出台创新创业实施意见,瞄准区域重大需求,着力将科研势能转化为人才培养动能,依托现有的个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8个科技小院,以科研反哺教学,将科研优势和学术资源转化为教学优势。鼓励大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项目团队,培养创新意识,打造了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年,新疆高校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人数人,占在校研究生总数的50%,大学生创业人数达人,创办各类企业家,实现“互联网+”大赛金奖零的突破。

直面短板弱项,综合分析谋提升

科研队伍引育方面。相较国内高校的引人政策、环境和氛围,全区高校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强,新疆高校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为22.4%,比全国平均值低6个百分点,副高以上职称专任教师占比为36%,比全国平均值低7个百分点,优秀人才引进与保持的问题已成为高校科研能力提升的突出短板和关键制约因素。

科研组织模式方面。高校承担年度新疆科技计划项目中的人才基地(含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总量的50%以上,体现出高校在自由探索方面的优势,但在重点研发任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所占体量较低,不到20%,亟须建立完善科研组织模式,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领域的自由探索外,主要任务是进行以掌握区域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为目标的有组织科研攻关。

科研协同创新方面。据统计,年以来,国内75所高校在新疆开展产学研合作,签订科技协议项,共建科研基地71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个。这远远超过新疆高校自身承担的科研任务,也反映出新疆高校与国内高校联合承担的新疆重大、重点项目不够,对口支援高校计划中以科研项目为纽带的帮扶机制不完善,难以取得重大科研进展,难以孕育重大成果。

科研能力评价方面。新疆高校全面实施了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修订政策措施74个,引导高校科研人员回归科研初心,扭转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突出成果质量,淡化数量要求。但高校在制定新的评价体系过程中,存在盲目跟风、一刀切的问题,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移转化没有完全做到分类评价,影响了科研成效。

以需求为导向,立足实际推进有组织科研

近期,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就推动高校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作出部署,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是对推动新时代高校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的战略思考。按照工作部署,全区组织高校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有组织科研的9项重点举措,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打造集聚科技战略力量平台,系统推进有组织科研,把高校真正组织起来,争取做成事、做成大事。

着力强化科研顶层设计。贯彻落实国家、新疆的科研发展方针战略与相关意见,落实好中长期科研发展规划、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规划,研制有组织科研工作方案,稳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政策规划层面调整对有组织科研的引导、激励、协调作用,引导高校因地制宜,锚定发展目标,找准自身定位,把服务需求作为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进一步适应科研发展的新要求。

着力改革科研组织模式。推动高校协同开展组织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养、人员考评、科研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国际合作以及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促进高校内外科研资源有效整合和优化。促进校企、校地、校所之间的合作和协同,支持高校、校企之间加强学科交叉,组建大团队承担重大科研任务。与新疆六大特色产业、八大产业集群紧密对接,通过“揭榜挂帅”“企业出题高校答”等方式,集中布局重大、重点项目,破解重大难题,从根本上改革高校科研项目生成和组织方式。

着力建设核心科研队伍。围绕高校特色科研方向,结合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盘活人才“存量”,扩大人才“增量”。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多措并举激发科研型教师的内生动力,提高人才效能。逐步推广以项目负责人制为核心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赋予创新型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突出科研型教师在科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支持高校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着力打造开放协同平台。紧扣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与攻关任务,围绕西北能源碳中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智慧农业等研究领域,有组织优化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布局,创建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筹建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和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高校与“专精特新”企业共建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平台和创新联合体,探索有效的科研组织模式,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

着力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建设发挥好新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创新平台示范作用,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联合区域地方共建大学科技园。组织高校积极参与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遴选一批有市场化前景、应用广泛、实用性较强的专利技术,增强专利的转化与应用,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组织面向区域和行业企业的技术成果对接活动,推动高校专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对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给予更高的评价权重。

着力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发挥好评价评估导向作用,扭转重学术轻应用、重鉴定轻推广、重纵向项目轻横向项目的评价倾向,引导高校教师潜心做学问。与科技等相关部门建立高校科技创新联席会议制度,加快“放管服”改革,组织高校清理不符合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减少非教学科研任务,减轻高校教师负担。指导高校业务管理部门强化服务意识,推动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使用权改革,优化科研经费管理,简化科研预算编制和报销等流程,激发科研人员内生动力。

年,全区相继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引导带动全社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吹响了科技兴疆和人才强区的集结号,提出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极大提振了高校科研工作者的信心和决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加强有组织科研,加快推进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改革,以“大项目、大平台、大团队、大成果”为抓手,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科研团队引领作用,集中力量攻坚急难问题,通过有组织科研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产出更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更有价值的创新成果,不断提升高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作者滕文静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副处长、研究员,申建良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陈海鹏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周伟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副处长

(《中国民族教育》年第11期)

作者:滕文静申建良陈海鹏周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