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传染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民生银行罗勇平台思维生态战略下银行 [复制链接]

1#
白灵片 https://m.39.net/disease/a_9518962.html


  “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加快数字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描绘出未来五年数字中国建设的新蓝图。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各行各业都在探索数字化转型中的新机遇。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平台化、生态化成为产业数字化的主旋律,其目标是促进产业更加绿色、更具效率地运行,创造更大的价值。


  未来的竞争将是以开放平台为核心的产业链或生态圈的竞争。产业与金融有着共生共荣的关系,随着数据流通和数字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产业数字化正在带动金融数字化加速发展。商业银行的平台化、生态化和数字化,不仅实现了银行经营模式的创新,提升了行业竞争能力,还推动了金融服务呈现出“熵减”效应。


  ?


  以平台思维打造银行竞争优势


  产业数字化背景下,产业平台模式不断涌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钱平凡认为,平台化是群体共同发展的利器,产业平台化可以发挥强大的网络效应,促进相关利益群体共同发展。举个例子,“海尔日日顺”物流发展先后经历“企业物流→物流企业→平台企业”三个转型阶段,依托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物流技术整合全球一流的网络资源,搭建开放的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大件物流服务平台。通过打造平台核心竞争力(仓储网、配送网、服务网、信息网),“海尔日日顺”从最初只是服务于海尔的子公司,成功转变成服务全球物流的平台型企业。


  平台化服务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产业平台呈现的网络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征,契合数字经济时代下银行业依托科技创新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提升服务质量的转型方向。商业银行需要由产品思维向平台思维转变,以银行账户为核心,以开放银行思想为引导,借助API(应用程序接口)、SDK(软件开发工具包)、H5等接口技术嵌入各类场景,利用App、网上银行等渠道构建金融服务平台,提供转账汇款、融资、理财、生活服务等金融服务。目前,平台战略已经成为银行应对金融脱媒、延伸服务边界、提高客户黏性的积极举措,各商业银行纷纷试水平台构建,以平台方式建立起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联系,通过打造丰富的场景,聚合客户流量、数据与金融服务,增强自身竞争力,从而形成熵减效应。


  中国工商银行在金融行业内率先建成企业级金融云平台,集基础设施云(IaaS)、应用平台云(PaaS)和金融生态云(SaaS)于一体,对接了教育、医疗、出行、物业、宗教、旅游、金融等领域,形成了七大类、15个SaaS产品,支撑开放平台分布式架构转型及应用入云,以应对交易量的快速增长,同时实现系统低成本、可扩展、易维护。


  浦发银行()构建的全景银行,目前已对接的合作伙伴超过2万个,通过电子钱包、信贷融资、保证金存管、外汇服务等个API,为客户提供跨行业、跨场景的便捷金融服务。


  招商银行()推出“数字金融管家”和“数字经营助手”,为客户提供体系化的解决方案。其企业数字化服务体系服务的企业客户已超过万户,月活跃客户逾万户,年交易笔数超2.8亿笔,交易金额超万亿元,其中90%以上的服务均支持线上自助办理。


  平安银行()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客户,打造了“数字口袋”和“数字财资”两大平台,实现从金融服务到场景化服务的转变。其中“数字口袋”针对中小微企业及汽车、制造业和基建等不同领域的企业提供场景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同时还能为企业提供税务、采购、报账和云服务等非金融服务。“数字财资”是针对大中型企业推出的涵盖所有对公产品服务,可组件化输出;采取微服务架构,弹性可拓展,最快一天上线;实现了从单一的资金管理到经营管理的升级。


  ?


  以发挥生态合力创新金融服务


  发挥生态合力日益重要


  未来,行业的利润很可能只集中在少数能应对变化、实现创新的企业中。过去一年,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新基建、双循环等政策因素的驱动,以及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单点的企业级竞争开始向产业级竞争转变。单独的平台已经无法满足众多应用需求,也不具备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客户诉求的服务经验。因此需要产业平台和生态进行深度融合,以发挥生态合力实现资源集聚、高效配置与服务的统一输出。


  互联网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进入了瓶颈期,用户趋于零增长,线上、线下获客成本趋于持平,甚至线下成本低于线上。未来,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争将从前端应用向后端生产环节实现数字化协同转变,深挖存量客户价值是当前一线互联网公司主要的发力点。互联网下半场,产业互联网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产业互联网实现了生产生活方式的贯通,成为“交易平台+供应链金融”的产业组织者。产业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特性,使政府、中小企业、核心企业、科技公司、银行之间实现了数据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等资源的共享、优化配置、互联互通与开放创新,形成了共生、共荣、共创的生态关系,打破了传统组织与资源的边界。


  升级经营模式,形成生态协同效应


  随着产业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商业银行物理网点线下点对点的金融服务已经很难满足新时代的客户需求。商业银行面临以开放平台为核心的产业链或生态圈的竞争。银行平台化、生态化是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为顺应这一趋势就需要银行通过开放API、SDK等核心技术,进一步实现生态各方的数据互联与共享、产品的即插即用,从而拓展获客渠道、触达大众客群、提升用户体验。


  构建基于产业链的生态平台。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传统商业银行将改变自身单一化、产品化的商业模式。通过与深耕于各行业专业系统的客户拓展商、提供专业技术和运维服务的技术服务商、服务于各行业的金融科技公司携手合作,银行可以完成产业链的生态构建。在此过程中,银行可以突破传统的金融供给者或者金融服务者的身份边界,围绕产业链上企业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在线整合融资、支付结算、投资理财等产品销售渠道,打造线上供应链金融、在线财富管理、重客网络收单管理、订单协同和金融门户等平台,并向所有合作伙伴平台开放,实现“产业链金融+生态平台”的深度融合。比如,中国工商银行协同生态伙伴,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国内外知名软件平台合作开展供应链、财资云服务,通过“交易+财资+金融”服务大中型客户。同时,通过“工银聚”与代账软件平台对接,推出了“银账通”,服务小微客户。再如,招商银行不断引入行业垂直领域的头部企业服务供应商,已累计开放API超过0个,与其建立合作关系的第三方服务商逾80家,通过与企业、合作方共建生态,实现了三方共赢。


  打造基于个人生活的生态平台。由于业务相对低频,银行无法靠自身业务获取大量C端流量打造圈层生态。因此,除了服务产业链,银行还须重视场景构建、深挖场景价值,打造服务个人生活的生态金融服务。银行可聚合自身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通过与生态各方、行业SaaS连接协作,使金融产品与企业财务、人事、办公、商旅、采购、供应链等生产生活场景深度融合,全面融入实体经济关键动脉,广泛渗透到教育、医疗、交通、社保等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毛细血管,从而触达更多长尾用户,紧密连接大众客群,抓住更多批量获客的机会。比如,中国民生银行的“云钱包”服务,通过BBC模式将金融产品嵌入到企业员工、会员、经销商三大体系,打造工资代发、员工福利、分销交易、积分支付等多个创新业务体系和核心场景,既可帮助企业解决复杂业务场景下的难题,又实现了低成本获客和高频客户触达,有效进行金融业务的转化。


  未来银行生态一定是银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数字生态。在数字生态中,银行一方面可以更敏捷、更高效地输出自身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吸收互联网优质的服务与经营理念。渠道、产品、服务、客群、数据、科技等要素形成线上互联融合、开放协同的生态系统,可以为客户提供极致体验、价值最优的金融服务,从而实现银行业务价值的最大化。


  ?


  以构建数据能力赋能金融服务


  在“数据为王”的时代,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至各行各业,并且在迭代中不断成熟落地。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业务数据量也在不断增加,业务发展对数据的需求日益迫切,分散的数据和“孤岛式”数据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数据应用的需求。


  商业银行天然拥有海量数据(),并对新技术较为敏感,因此,其成为数字技术应用最为深入、数字化转型最为迫切的领域之一。数字化转型的真正内涵在于构建完善的数据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价值。目前,中信银行()已规划构建“一个底座,两个平台,三大体系”的大数据体系,以此支撑多个应用场景,打造一个能够实现数据整合、能力共享、应用创新的企业级数据平台。北京银行()启动了“企业级数据湖”建设项目,重构数据服务体系,致力于打造同业领先的大数据应用银行。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数字化转型方向不明确、数据治理缺陷明显、专业人才短缺、经营理念和管理体制僵滞、对新型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等。例如,民生银行()“光伏贷”,针对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的个人或企业,发放专项用于购买分布式光伏电站设备或支付设备安装服务费的贷款。虽然民生银行通过与核心光伏厂商系统对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全流程管控业务节点及风险因素,但随着该场景服务的延伸,新的风险领域、新的风险数据将不断呈现,对银行如何打造可视化、可计算、可分析、可回溯的快速风控迭代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对新领域、新风险,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需要基于创造价值的目标,坚持“建立数据能力、深挖数据价值、赋能业务转型”的思路,构建更加完善与精准的数据平台,并实现由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价值中心转换。数据平台的构建需要重点
  客户金融综合服务对接分发平台。银行本质上是一个大中介,因此要针对客户的综合服务需求,提供综合对接分发平台,实现客户需求的分发。这就需要银行做强金融服务撮合能力,靠大流量平台挖掘新客户,靠战略客户提升存量客户价值。


  打造联邦学习/数据产品平台。银行可以通过隐私计算平台建设及其应用,推动行内外数据共享及价值流通。通过引入联邦学习、多方安全技术建设隐私计算平台,并协同行内法务、安保等相关条线,将《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映射到基于隐私保护的各类数据合作场景,从而使各类场景有平台可用、有制度可依,有效解决当前普惠金融、乡村振兴、跨境贸易、生物信息保护等领域存在的联合风控、精准营销、业务合规、金融监管等方面的痛点。


  作者系中国民生银行生态金融科技总监


  责任编辑:杨生恒

本文首发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