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传染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位女教授倾力追梦,30余年致力于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病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开设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通识课程,主讲数字信号处理专业基础课程,曾连续4次获得重庆大学“课堂教学优秀教师50强”,2次获得重庆大学“优秀教师”称号等,年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1项,曾获3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郭永彩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三十多年,凭借着自己对教学的热忱、对专业的执着、对学科发展的专注以及肩上的责任和担当,从助教到院长,探索出一条科研、教学交叉互融,互促共进的一体化道路,在教学和科研的结合中诠释教书育人的内涵。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第一使命,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能统筹好教学与科研不是一件易事。郭永彩通过三十多年的不懈探索和勤勉奋斗,将教学科研互融来统筹推进育人育才,不仅勇于推进教学改革,而且深耕科学技术领域,更在学院管理不断强化这一理念中得到融合发展。

“妥妥的学霸”

年,郭永彩参加高考,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就读雷达信号处理专业。4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作为多学科交叉的新专业“光电精密仪器”师资培养进入了重庆大学任教。初次站上讲台,郭永彩年仅19岁。面对教室里和她同龄的学生,她说:“我感到压力很大,但正是这个特别的工作起点以及早期的历练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如今的她,作为光电工程学院院长、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时常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每每在讲坛、课堂上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很难将她与当年那个内向、不爱说话、不到20岁上讲台的女生联系到一起。

工作三年后,出于对专业的热爱和对自己的高要求,她选择继续在“机、电”相关的专业在职深造,分获重庆大学电气系“理论电工专业”硕士学位和光机系“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博士学位。她说:“如果热爱学习,要求上进是天性使然,而抗压能力则是后天慢慢锻炼培养的。尤其是成为管理者后,面对师生的期盼、组织的信任、肩上的责任担当,我不能言退。巨大压力的承受,逼迫着自己不断地磨砺和成长。”

“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人才,而大学教师是专门人才的培养者,立德树人是根本。如何做到?言传身教要落实在实际,为人师表要体现在日常。郭永彩不仅这样认为,而且坚持不懈在这样做。她一直都严格要求自己,也因如此,她对自己的学生也怀有更高的期望。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循循善诱,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如何学习。从教多年,她教过或指导过的学生数千名,但许多学生的姓名和特点对于今天的她依然记忆得较为清晰,同样,许许多多学生逢年过节的问候、致谢和感恩的语言表达,这是数十年“亲其师、信其道”的励志积累和教育效果。“我最强调的一点是学生必须首先讲诚信,学习态度要端正。我喜欢我的每一个学生,在教学教育中对他们非常有耐心,更对他们充满信心。”春风化雨,循循善诱,是学生们对她的充分肯定;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是同行者对她的积极认同。

为了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未来国际竞争的需要,就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怎样才能唤醒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更加充分地调动他们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她经常询问学生、沟通学生最常见的问题。

“你有多少才能,就应该充分挖掘和展现出来。”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郭永彩开设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选修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此理念的驱动下,她主持完成重庆市教改项目“仪器科学大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等多项省部级教改项目,并创建重庆市“仪器类创新实践教学团队”,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和改革,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得国家级奖项近20项,教研成果获得了重庆市第五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从提出学生“自我唤醒、自我认知、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创新”新理念,到作为主要设计和推行者;从带头构建“统一规划、自主选题、分级指导、协同创新、多元评价”的创新实践模式,到亲力亲为和组织领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是关键要素,没有行业敏感性、教学改革意识和勇于担当精神,是极其艰难或做不到的。这一路走来一路歌,但其中的艰辛与劳苦,只有她自己最清楚和懂得.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郭永彩十多年坚持不懈地研究、探索和实践影响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各要素和相关环节,在推进教学改革以提高仪器大类专业创新实践人才培养质量上,勇闯出了一条符合实际、成效显著的新路。

坚持科研

教学是科研的发展与体现,科研是教学的基础和保障。郭永彩说,“坚持教学与科研之间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肩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任。”在着重培养学生的同时,郭永彩自己也一直在坚持做热爱的科研。

长期以来,郭永彩一直从事光电传感、精密测量与仪器、红外图像处理与人体目标识别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20余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科领域高水平期刊余篇,其中SCI和EI检索论文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1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近年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仪器专项课题并已通过验收,该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专项的第一批项目。目前已攻克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环境污染气体监测的精密测量仪器样机,并将尽快形成产业化,解决我国燃煤行业超低排放污染物的在线监测手段问题。

众多成绩的背后,是她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去激发科研潜力。郭永彩第一次作为主研参与科研项目是在年。那一年,她有机会参与国家攻关项目“烟气脱硫技术研究”,作为研究骨干参与了“激光雾粒测定仪”的研制,后来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了解到我国大部分仪器依赖进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尤其是高端仪器严重缺乏。为了弥补国家科技发展的这一块的短板,郭永彩结合自己光电技术和信号处理两项科研专长,将科研方向锁定在智能感知和光电仪器研制上。针对核燃料行业研制的系列应用仪器获得了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郭永彩所在的光电工程学院拥有众多科研成果、科技奖励和仪器装备产出。她说,这是因为学院的科研总是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服务经济社会。学院设有仪器科学和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正好符合当前国家科技发展方向和“卡脖子技术”需求,迎来恰逢其时的大好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两个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相互支撑的特色优势,坚持围绕重大需求的仪器研发做牵引,前沿光电技术对仪器内部核心技术做支撑,通过光电技术和仪器融合研究推动学科发展,是当下光电工程学院科研及学科发展的方向。正是这样的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也极大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杰出人才的成长和产出。近年学院新增国家杰青、万人计划、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等国家级人才近10人。

展望未来,针对我国科技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郭永彩说会对自己和学院提出更高的要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会瞄准未来的芯片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做好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紧盯需求深入开展智能感知及仪器装备应用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在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层面,学院于年新增了智能感知工程新专业,以瞄准未来人才、科技发展的需求为目标,力争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特别是我国面向现代智能产业发展尤为亟需的领域,以及光电工程学院作为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领域重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长期以来,郭永彩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交叉特点,倡导和鼓励在科研作用下打造层次高、实力强的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在她的推动和带动下,光电学院的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高端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多年均在重庆大学的前列,现在全院的本科毕业选题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源自教师的科研项目。

科研和教学交叉互融

多年的教学和科研丰富实践,使得郭永彩探索出一条科研和教学交叉互融、共同促进的道路。她的课堂,将科研实践和理论教学有机互融,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郭永彩将教学看作一门艺术。她说:“科研做得好不见得一定教得好,但是科研做不好,想要把专业课教好是有难度的。教学需要方法,需要靠后天的训练去提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结合,要强化理论知识深度,有意识地关联科研与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将科研成果提炼出来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学实践中,郭永彩经常将自己的科学研究带入课堂。她喜欢在课程中列举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对一些比较枯燥的定义和术语产生具象化的概念。她说:“除了对教学的热爱之外,科学研究也在为教学提供有深度的支撑。重庆大学级光电工程学院的赵欢欢同学很喜欢她的课堂,“郭老师上课时很有情怀,每次走进教室都能看到她脸上的笑容。她的课上,课堂氛围很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将课堂理论知识同工程项目联系起来,让理论知识更加丰满。在她的课堂上,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在我们心中种下了科技报国的种子”。

此外,郭永彩还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训项目,她认为科研实训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鼓励学生将科研实训项目与课堂理论知识相结合,为未来的升学深造打下坚实基础,为本学科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实现教育教学反哺科学研究。

作为院长,郭永彩全面负责学院行政管理工作。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多肩挑已成为常态。尽管事务繁忙,她依然持之以恒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为了教学,她还主编出版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系列教材:《数字信号处理》,着重基础知识和理解深度,强调理论与实践技术应用的结合。

三十多年来,郭永彩倾力于教学科研融合发展,其探究与探索之路,给许多大学教师一个很好的参考和启迪,“理论联系实际,将科研融入教学,用教学促进科研,归根结底在于高层次、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着力培养。”她对学生、对科研、对教学,都饱含极大的热情,担起自己的责任,以身作则,教书育人。

文字:张海燕李新宜

图片:林文婧

编辑:彭渝

指导:李婷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