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传染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学史追溯遗传物质的发现史 [复制链接]

1#

克里克曾言:生命崭露的几乎所有的方面都基于分子水平的操作,如果不了解分子,我们对于生命本身也就只能略知皮毛。

回顾历史的步伐,对于遗传学从诞生到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经过以下发展历程:图1遗传学发展历程我们知道,基因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下图是染色体组成的示意图,细长丝状的DNA紧紧地包绕在蛋白质周围。那么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对这个问题,在二十世纪中叶,人们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才最终找到真相。图2染色体结构模式图根据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科学家会根据已有认识和信息作出推测,也就是假说,然后进一步观察和实验对建立的假说进行修正和补充。首先对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发出挑战的美国微生物学家艾弗里,而艾弗里的实验是英国学家格里菲斯实验的基础上的延伸。

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格里菲斯是英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对多种类型细菌进行多年研究。年。他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双球菌是如何使人患肺炎的,同时想研制出抗肺炎双球菌的疫苗。图3格里菲斯(-)

一、肺炎双球菌简介

肺炎双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是革兰氏阳性菌,属链球菌科链球菌属,是兼性厌氧链球菌。在19世纪末期,肺炎双球菌被认定为是导致肺炎的一大原因,同时能引起小鼠败血症,是许多体液免疫研究的主题。肺炎双球菌可无症状驻留在健康带菌者的鼻咽部、呼吸道,鼻窦和鼻腔是通常被感染的部分。然而,对于易感人群(如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和儿童),它们有可能成为致病性因素[1]。根据肺炎双球菌的菌落特征,肺炎双球菌分为两种类型:光滑型(S)和粗糙型(R)。图4肺炎双球菌菌落S型菌光滑,有荚膜,通常有*性,而R型菌粗糙,无荚膜,无*性。荚膜是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较松厚且较固定的粘性物质,主要由水、多糖或多肽组成[2]。这层荚膜,可作为S型菌的保护层,在侵染的生物体内,可以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作用,从而能够迅速繁殖、扩散,引起机体发生疾病。而R型菌无荚膜,容易被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不会导致机体患病。二、实验介绍1.实验材料:S型菌、R型菌、小鼠2.实验过程:分别做了以下四组实验图5肺炎双球菌体内感染小鼠实验操作过程3.实验结论:(1)第一、二组的实验结果表明R型菌无致死性,而S型菌可使小鼠死亡。(2)第二、三组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不具有*性,对小鼠没有致死性。因为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因此高温杀菌使得细菌的蛋白质变性,失去生命活动的功能。(3)第四组小鼠注射了R活菌与S型死菌的混合物,相当于第一组和第三组的混合,结果小鼠死亡,并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活的S型菌。说明小鼠体内存活的S型菌能繁殖,能将S型菌的特征传递给后代,这也是遗传物质的特点。总结论: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物质,能把无*的R型活菌转化为有*性的S型活菌。这种物质被称为“转化因子”。格里菲斯的实验中,已经出现了遗传转化现象,遗憾的是,格里菲斯作为流行病学家,他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