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传染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都市看点栏目宁大科院慈星智能产业学院 [复制链接]

1#

*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年9月29日,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向宁波大学教育发展基金捐赠万元,联合创办了“慈星智能产业学院”,学生就业自主选择。这是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深化校地合作、融入慈溪发展的有力举措,是学院转型为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鲜明特征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慈星智能产业学院依托慈星集团雄厚的研发实力,构建“智能+X”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智能+工业控制、智能+物联网应用、智能+设备制造等多场景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定制化培养。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慈星智能产业学院执行院长钟才明说:“我们信息工程学院是宁大科院在产教融合方面进行探索的排头兵,提出了“2+2”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所谓“2+2”是指学生的前面2年在本部学习专业基础,后面2年在慈星智能产业学院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工程服务能力的培养。因为IT类的专业主要服务的是第三方的服务商,比如软件公司、电子行业的方案解决商等,那么对学生的项目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根据这些需求,以实际项目的研发、运维等作为手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服务能力。在此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的工程师深度参与;同时,我们的教师与学生直接或者承接企业的项目,以达成产教融合的深度融合。”

学院采用“2+2”和项目驱动办学的模式,学校双师型教师和企业资深技术工程师,形成联合导师团队,采用企业标准项目管理方式完成项目课程实践教学,成立了移动物联网工作室、软件应用与VR工作室、嵌入式系统工作室,搭建了“慈星智能产业学院互联网云端开发平台”,覆盖课程10多门,辐射学生近千人。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慈星智能产业学院执行院长钟才明说:“我们创建了一个产教融合的平合,其中包括了一条智能制造的示范生产线,将生产线的各个环节进行分解,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我们的专业课程,固化到人才培养的方案,以企业+课程、工作室+项目+第二课堂的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那么其中,解决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提高企业的参与度与积极性。通过解决企业人才招聘困难、实习周期长、成本高等痛点,使产教融合从校方的“一头热”,变成了企业与校方的“两头甜”。

据悉,级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了包括“慈星花型电商平台”“科院信工*建系统”“浙里摇行”“钱湖‘骑’缘”“余姚艾华气体监测监控平台”“萤火虫影视文化众包平台”等30多个项目,成功申报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0项。正值毕业季,26名学生成为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早已“名花有主”。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慈星智能产业学院19级学生徐芸说:“学院产教融合“2+2”的教学模式给了我更多的实战经验和企业内部的项目管理经验,这些都是我与同届毕业生相比更有优势、找工作时更有底气的地方,这让我觉得是我在挑选工作而不是工作在挑我。目前很多同学也己经找好了暑期实习的企业。”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慈星智能产业学院20级学生卢羽说:“因为我今年现在是大二,过完暑假之后就要成为大三的一名学生了。然后经过前两年在学校的一些理论知识的积累,我也非常期待进入慈星之后,能够去参与到一些项目以及去积累一些相关的经验,也可以为以后的一些求职应聘做一些准备。”

事实证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解决企业“用工荒与人才缺”的源头活水,也是职业教育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慈星智能产业学院,不仅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也成就了更多“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