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法则:河流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是因为在前往大海的途中,它会遇到各种障碍,有些还会无法逾越,所以只有绕道而行。人生也是如此,遇到挫折,无需悲观失望,更不要停滞不前,而是保持一颗平常心,把走弯路看成是前行的另一种形式。这样,就可以像那些蜿蜒的河流一样,最终抵达人生的目标。
法国执行清场再复养的猪场有如下几种类型/p>
—法律规定的发生重大疫病的场
—卫生环境太差的场
—猪场需要更换新的饲养品种
—养殖场主新购买的猪场
在清场过程中,猪场应该好好利用这段空闲时间,严格制定及完善生物安全制度,同时做好对场内员工的培训工作。
复养的猪场清洗和消毒的程序更高,要求在检查过程中不能出现有机残留物,更适合采用ATP荧光检测。
针对发生非洲猪瘟的场,一旦发现按法国政府规定必须全部扑杀。
清洗消毒后全场关闭至少20周的时间(近5个月),然后开始引入哨兵猪,3个月以后检测阴性才能恢复生产。也就是说全面复养至少隔8个月时间。
恢复生产引种宜采取就近引种原则、要求必须是无感染的场种猪PCR检测阴性。
以上是法国奥利维尔·普利根特分享的《非洲猪瘟疫情猪场复养成功经验》。
对比以上法国复养模式,目前在中国最难实施的是什么?
1、发生非瘟猪场员工的系统的生物安全培训;
2、人员的管理,比如隔离期间员工的生产积极性问题
3、先进的生物安全理念能否有效传递给员工并得到实施;
5、技术人员的集中培训,统一思想,猪场管理的其实不只是猪,更是人心;
6、“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猪场制度的完善及技术人员操作工艺娴熟,我认为至少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磨合,才能真正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
下面是方树河先生的文章
两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猪场紧急“拔牙清除”方案的效果对比分析
摘要
非洲猪瘟(AfricanSwine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SwineFeverVirus,ASF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烈性传染病。非洲猪瘟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在无人为驱动的情况下属于“慢传播”。在国际上,一般对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猪群采用全群扑杀的措施进行防控。但对于高存栏量高密度的养猪区域来说,这样的措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并不一定能完全清除该病毒。在非洲猪瘟进入中国几个月后,一些规模化猪场管理者创造性地提出定点清除技术,俗称“拔牙清除”。
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置,尽快找到并清除场内感染阳性猪只,从而降低场内传染源以及病毒载量,尽可能保存非洲猪瘟病毒阴性猪群,减少猪场损失,让猪场生存下来。笔者在田间了解到两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猪场的“拔牙清除”方案并跟踪方案的实施。通过效果对比,总结“拔牙清除”成功的关键要点,以期对控制非洲猪瘟的同行有所借鉴。
ASFV可以感染各年龄段的猪只,临床上以发热、急性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症状,并且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征。非洲猪瘟病毒基因型众多,不同毒株间毒力差异巨大,猪只感染后可根据临床表现为特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年8月,中国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在沈阳发生。Zhou等人的研究表明,引发中国非洲猪瘟疫情的毒株属基因Ⅱ型,与东欧毒株高度同源,属于高毒力的毒株[3]。在已经报道的多起疫情中,其中有58起疫情的发病猪死亡率达到50%以上,有34起疫情的发病猪死亡率达到%。迄今为止,全国扑杀的生猪数量超过90万头,造成了十分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养猪业[4-6]。
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疫苗以及药物控制非洲猪瘟病毒;另一方面,人们缺乏非洲猪瘟的防控经验,导致猪场中一旦发现非洲猪瘟疫情便难以控制。在和非洲猪瘟斗争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些规模化猪场管理者通过总结防控经验与教训,提出了猪群定点清除技术用于猪场中非洲猪瘟病毒的防控,俗称“拔牙清除”方案。笔者在田间技术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对比两个真实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猪场的“拔牙清除”方案效果,总结该方案成功的关键要点,为中国的防控非洲猪瘟的事业贡献力量。
1猪场背景
1.1C猪场:
存栏基础母猪头,标准的两点式生产,两个育肥区分布在种猪场周边2-3km范围,种猪场有1栋公猪站,14栋母猪舍(包括配种舍,定位栏和分娩舍)。
a)周边环境:猪场周边3km有超过10个猪场,最近的一个猪场距离小于m;
b)母猪饲料类型:拥有自己的饲料加工厂,同时母猪群用粉料;
c)人员流动:种猪场有本地工人,没有做到人员彻底的封场;
d)车辆:没有建设车辆洗消中心,但卖猪有车辆中转;
e)引种:最近半年没有从外引种。
1.2J猪场:
存栏基础母猪头,单点连续生产,场内主要有一栋公猪站,一栋后备种猪,4栋母猪舍(每栋存栏母猪1头左右),全部是高床饲养,地板粪污离养猪地板2m左右。
a)周边环境:猪场周边三公里有一个新建猪场,还没开始进猪;
b)母猪饲料类型:母猪使用全价颗粒料;
c)人员流动:每栋猪舍都有员工宿舍,几乎不交叉;
d)车辆:没有建设车辆洗消中心,卖猪有车辆中转;
e)引种:最近半年没有从外引种;
f)实验室检测:老板自有屠宰场,配备有qPCR设备,可以做ASFV抗原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2“拔牙清除”方案与效果
a、C场临床发病情况:
年1月3号,在该场公猪站和第一栋母猪舍发现几头公猪和母猪发烧减料,病猪还有红眼,呕吐症状,药物控制无效,发病几天后病例呈逐步增加趋势,1月8号送检病猪血清确认ASFV阳性。
b、“拔牙清除”方案:
将新发的发烧呕吐,红眼病母猪当天转移,转至离种种猪区约2km的育肥I区的独立一栋猪舍,同时让专人护理,3-4d后集中无害化处理发病母猪。人员封锁不窜舍,猪群不移动。2月下旬,开始结合分区,检测淘汰阳性猪只和使用中药提高母猪群免疫力的综合措施。
c、控制效果:
到年春节前,15栋母猪舍还有2栋没发病,临床发病淘汰的母猪也只是集中在配种怀孕舍,分娩舍母猪及仔猪没有影响,母猪发病数量也不足头。但由于春节期间人员不足,新发病母猪没有及时移走,最后两栋母猪舍也没有保住,陆续发病,并且临床发病数量与日递增,局面难于控制。至4月份,猪场配怀舍母猪损失过半。到目前为止,仍然不断有新发病例出现。
d、J场临床发病情况
年3月10号-11号,母猪群普免乙脑疫苗。13号一条线4头怀孕早期母猪不吃料,1?号早上增加到8头,都在同一条水料槽,马上采血到自家屠宰场实验室进行非洲猪瘟抗原检测,下午确诊ASFV抗原阳性。
发病原因排查:①周边区域感染压力较大;②一号线一对夫妇回家,3月4号晚上回场时,没有洗澡直接到生产线宿舍;
③3月6号售卖淘汰母猪的过程中,其中4个饲养员一起将一头瘫痪的母猪抬上车,之后饲养员并未进行洗澡更衣就直接回到猪舍。
e、“拔牙清除”方案:
①3月14号,将发病的同一水槽的38头母猪无害化处理。②3月14号下午,每条生产线以通体料水槽为单位,每条料槽随机采5头母猪的血样(采样时每头猪单独用一条绳保定,不同生产线各自派专人采样,每次采完一头母猪都换手套),5合一检测ASFV抗原,阳性的同排母猪无害化处理,以后每5d监测一次。③每栋猪舍封锁,严禁串棚,同一栋猪舍对怀孕舍以料槽分小区,专用工具管理,人和猪都不随意移动,减少交叉传播机会。
f、控制效果:
①3月14号检测结果显示,一号线怀孕早期的另外6排母猪血清ASFV检测有4阳性,怀孕后期的12排母猪血清ASFV有2份阳性,产房及配种舍、后备猪舍以及其他生产线的样品都是阴性。说明病毒目前只在一号线的怀孕舍母猪。因此在3月15号,将怀孕早期所有头母猪及两排80头怀孕后期母猪无害化处理。
②3月19号,再次检测结果,怀孕后期母猪又有6排母猪血清ASFV阳性,分娩舍断奶转往场外新场(紧急收购了原来场外未进猪的新猪场)有一份ASFV阳性,以及后备生产线有3栏猪的血清阳性,当天将后备线头后备猪,多头怀孕后期母猪及断奶转走的约头断奶母猪全部无害化处理。
③至截稿之日,J场已经超过3周没有新发病例和监测到阳性血清,虽然仍处于疫病危险期,猪场管理人员仍继续封锁和监测,直至猪群真正稳定。目前整个猪场母猪损失比例15%左右,其他猪群(包括一线多头哺乳仔猪)均未受影响。
3讨论与分析
1)C场和J场的紧急“拔牙”方案的差异,主要在于有没有借助实验室监测工具早期发现,C场只对已表现临床症状的病猪单个“拔牙”,实际上表现临床症状的病猪早就存在排毒,这时候才单个“拔牙”为时已晚。而J场发病后,合理给猪群分区管理,并借助实验室qPCR对全场猪群实施有效监测,及时发现阳性猪并果断区域无害化处置,真正有效“拔牙”。当然,依靠监测全血中ASFV阳性/阴性来“拔牙”也不是最佳选择。因为相比于血液样品,口腔液能更早检出还没有出现病毒血症和表现临床症状的带毒猪[7]。
2)J场比C场临床上控制效果略有优势,很大程度上在于临床能否第一时间发现和对ASF做出确诊。C场花了5d确诊,J场有自己的快速诊断实验室,在当天及时确诊,为疾病防控取得时间。实际上,在ASF广泛流行当下,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建立自己的快速诊断实验室,当然,一线管理人员相关技术培训非常重要,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关键点,流行病学上(开始病程缓慢,药物治疗预后不良,逐步递增恶化趋势)和临床上如何快速诊断A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