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传染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曾经温州房价全国第一是一手好牌被打烂了 [复制链接]

1#

01

很多人对温州这座城市的抱怨,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特别是最近两年来,常常会看到唱衰、负面的舆论。

诚然,在国家层面大力支持高等级城市、三大城市群的背景之下,作为普通地级市且偏居一隅的温州,没有太多的政策红利。

前阵子,一篇名为《一把好牌打烂了!曾经房价“登顶”的地级市,如今究竟怎么了?》,虽然指出了温州存在的一些问题,但也有很多常识性错误,比如忽略了温州的先天劣势却说有“一手好牌”,甚至把当年温州房价全国第一的不正常现象称之为“荣光”。

就是这么一篇对温州了解并不深入、分析并不透彻、甚至存在抹黑成分的文章,却有不少温州人为此叫好。结合现实中关于温州的各种负面舆论,可见唱衰甚至抹黑这座城市,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正确”。

迷雾之中的城市

当温州不再那么令人瞩目,不少温州人却在怀念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那个“辉煌”的温州,认为如今温州没落了。他们更怀念当年那个经济辉煌、充满干劲与活力的温州。

越是不满足现状,越是“神话”了当年的温州,甚至说出“比肩杭甬”、“全国最富”等无脑言论。其中不少人还真的认为,当年温州的高房价是城市辉煌的象征。

那么,当年的温州有那么好吗?现在的温州又有那么不堪吗?

02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温州确实辉煌过一阵子。

那些年,国内媒体上到处都是温州品牌,他们请遍了当时国内当红明星前来代言。温州时尚潮流走在全国前列,以“穿在温州”与“居在杭州”、“食在广州”并列。

那时候,不管温州人走到哪,都被认为是“行走的钞票”。全国各个城市,都派政府官员、企业家组团前来温州,考察民营经济发展甚至招商。

即便如今,温州的知名企业,依旧是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温州城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以及温州人的民富水平,同样由那个年代奠定的。

那些年,确实是一个令温州人怀念的时代。但是,实在没有必要去“神话”那个时代。那些辉煌由温州人创造,但是那个时代的温州城,并没有令人称奇之处,甚至可以说是很糟糕。

“大拆大整”之前的温州(摄于年)

不少人觉得如今温州城市建设、城市环境不佳,与优秀城市差距很大,但要与那个“辉煌”年代的温州城对比,如今已是重大蜕变。

那些年,温州城市局限在鹿城区很小一块范围,龙湾、瓯海“有区无城”,几乎一切优质资源都集中在狭小的老城区里。

那些年,温州黄金地段到处是城中村,主干道旁都是各种惨不忍睹的破房子,还有各种脏乱差。市政府周边,竟还有大片大片的农田、农房,城市化质量极低、半城市化现象非常严重。

那些年,温州每一条河都是黑的、臭的,如今受青睐的“水景房”,当年温州人却避之不及。

那些年,温州没有几个公园、绿地,土地几乎都被用来建房子,温州古城的“九山”都被高楼包围成了“盆景”。

那些年,温州人房子拆迁后,要等上七八年甚至十多年,才能住进安置房。甚至有几年,温州市区连商品房都只有那么几个,买房还要各种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

到了年左右,温州城市里竟然没几个工地,城市建设夸张点说处于停滞状态。当沿海高铁通车时,温州南站竟然还没完工,旅客只能在工地里临时搭建的候车室候车。

大剧院、附一医、世贸中心、鹿城广场、大西洋购物中心、七都大桥、白鹿洲公园、杨府山公园、肯恩大学等等都是著名的拖拉工程,城市里到处都是断头路,瓯越大桥年年号称“动工”却迟迟没影。

等等这些问题,不能说其他城市没有,但那时温州相当严重。总之,盛名之下,难符其实。请问,这样的城市,如何配得上全国第一的房价?然而当时温州竟然做到了!

03

当时,就是这样一座城市,温州人自信满满,拿着钞票四处出击。国内众多媒体、经济学家、大学教授,都在疯狂吹捧“温州模式”,把当时的温州捧上了神坛。

温州人固然在中国商界取得了一席之地,但那时的温州,并没有温州人嘴上所说的那么辉煌。温州GDP在中国大陆的排名,最高仅第25名。在省内,与杭甬两座副省级城市的差距一直存在,绍兴等城市的经济也始终紧追着温州。

直到年“老高事件”爆发,温州受重创,这时不少温州人才发现,温州并没有那么好,与其他城市的差距竟有如此之大。当年被捧上神坛的温州,最终被捧杀了。当温州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痛定思痛之后,开始加速建设城市。

建设中的七都大桥、开发初期的七都岛(摄于年)

然而这时候,有不少人却说:“温州城市建设、环境再怎么建设都比不过别人,只有经济搞好才能闻名”,“只有在政府不作为、完全自由的环境下,温州经济才会发展好”,“正是温州把重心转向城市建设,才导致了温州的衰落”……

上述言论,割裂了城市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城市是经济的平台,只有良好的城市建设、城市环境、配套设施,才能培育出质量更高的产业与经济。

纵观国内发达城市,无一例外都是城市建设品质高、环境优良、配套齐全的城市。即便是少数存在大片城中村的强地级市,同样建设了有亮点的新区。

年温州爆发的“老高事件”,固然有当时经济大环境、信贷政策、楼市政策、温州人“脱实向虚”等原因,但温州在城市建设、环境、配套方面的滞后同样是重要原因之一。

缺乏优质的城市建设、环境、配套,抗风险能力低,哪怕再辉煌的经济,也只是昙花一现,最终回到与其相匹配、相适应的水平。产业、人口则会流向建设品质更高、环境更好、配套更齐全的城市,推动他们的经济发展。

更何况,当年全国第一的虚高房价,也令温州在遭受重创后,导致泡沫破裂,让这座城市雪上加霜。

04

因此,如今正逐步步入正轨、加速城市建设的温州,才是值得点赞的温州。虽然它尚未完全复苏过来,与发达城市依旧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追赶步伐,很多以前不敢想的事、所吐槽的点,如今或多或少都有了眉目。

这些年,大型公园、城市综合体、地标建筑、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高端产业园区、城市亮点区块等诸多二线城市元素,陆续出现在温州。虽然尚处于初步阶段,但大多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原先破败的古城,如今启动了历史街区改造、修缮,虽然目前范围不大,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温州人重新走进这片老街。龙湾、瓯海不再“有区无城”,反而有了更好的城市综合体、地标建筑、医疗机构等。

温州成功的新城虽然还不多,但瓯海中心区支撑起温州的门户形象,为温州新区开发起到示范作用;中央绿轴完善了都市功能、扭转了早期的建设不足,展现出更好的形象;原先进展缓慢的滨江商务区,如今也有了起色。

展现温州现代风貌的瓯海中心区

温州的城市快速路不再仅有瓯海大道一条,温瑞大道启动建设,沿江快速路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原先仅有两三条高速公路的温州,如今已成高速路网,与其他城市没什么差别。

滨海、瓯江口为让温州工业区从传统“低小散”园区转向现代化“产城融合”新城,浙南科技城引进了众多高校研究院,建设了中国眼谷、瓯江实验室等科创高地标志性成果。

在“十四五”规划中,温州打造“一主一副两极多节点”的市域空间结构,其中大都市区主中心将永嘉、乐清、瑞安纳入其中,并要求推动撤县(市)设区工作。它将有效解决温州城镇格局分散的现状,让温州凝聚力量发展。不过撤县(市)设区,仍有待国家层面批复。

至于轨道交通,温州开通了S1线,在建S2线、S3线,迈进了轨道交通城市门槛,却没有真正深入城市内部。温州地铁M1线、M2线需国家层面批复,进展确实很慢,或许也存在一些困难,但温州没有放弃。

至于这些需国家层面批复的项目,恰恰是被当初那个“辉煌的温州”,错过了最佳窗口期。

虽然尚有很多不足,但如今的温州是一座朝着正确方向走的城市,不再像当年被辉煌冲昏头脑,也没有在低谷时放弃努力。哪怕受过重创,温州仍是国内自力更生(普通地级市、非城市群核心)最强城市之一,具有强劲的内生动力。

然而在此背景下,不少温州人对现在的温州,尤其是温州一些积极向上的做法、重大项目的建设,却遭到了冷嘲热讽。温州人口确实有流失,但“温州没人”的言过其实言论,几乎成了“万精油”的理由。

事实上,即便人口增长缓慢,以温州现有人口基数,当前几乎一切设施都是滞后的、不够用的,这恰恰会加剧温州人口的外流。

倘若没有中心城区的集聚力、现代化的设施,同样不可能培育出高精尖的产业、吸引优秀的人才。如今温州的一切建设,并没有超前,反而还在为“辉煌”时期所落下的建设在疯狂补课。

疯狂补课城市建设的温州

当外地媒体吹捧当年的温州、数落现在的温州时,反而温州人纷纷点赞。要知道,外地媒体、外地记者不可能对温州有太多的了解与感情,出发点也不是为温州好,而是借助温州的知名度博眼球、刷流量,吃温州的人血馒头,与外媒抹黑中国没什么区别。当年也正是这些媒体,过分吹捧并捧杀了“辉煌”的温州。

现在这座尚未完全复苏、却在持续努力的温州,理应受到更多温州人的支持,即使它依旧存在很多不足。倘若温州持续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即便面临高等级城市、三大城市群的残酷竞争,未来也不会差。

我们温州人应给这座城市的是建议与建设性意见,而不是唱衰、冷嘲热讽、言过其实、抹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