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传染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本土课程和国际课程融合小组研讨发言丁 [复制链接]

1#

(本文由嘉宾现场发言记录整理而成)

大家好,我是来自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的丁长义,我代表第二组发言。客气的话就不说了,发言的内容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是三个不够:课时不够、教师不够、场地不够。

我们第二组里学校的成分比较复杂,有公办的,有私立的。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又有区别,但是整体综合起来,大家比较认同这三个不够,也就是说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时间关系,具体内容就不详细阐述了。

第二点是三个改变:改变课程、改变教师和改变方式。

第一个改变是改变课程,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增加课程。我们不少国际学校,包括有些学校的国际部,往往都是以学生考入世界名校作为办学的主要成绩。这种做法在现实中无可厚非,社会也非常认同,但是如果仅仅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因为你是把升学作为办学的成绩证明,往往开设的课程是依据考试来定的,你考什么课程我就开什么课程。无形之中,国际教育就演变成了一个洋高考。我们认为国际化的教育,强调的是国际课程与本土课程的融合,应该引进多元的课程,增加科技类课程、人文类等课程的比例。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

第二个改变是改变教师。一提到教育国际化,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外教。刚才杭州的那位校长提到他们的学校外教很多,比例是25%,我们觉得就是在全国,这个比例也算很高的。但是25%的教师也无法承担所有的教学任务。更多的教学任务还是需要我们本土教师来承担。因此,我们认为应当加强本土老师的培训,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等素养,因为是他们决定我们国际教育的进程。下午有位校长的话我们很赞同,他认为国际教育,应该是国际教育的中国化,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本土教师的培训。

第三个改变是方式的改变。主要是结合第一点所说的三个不足。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一些长短课的形式:知识类的讲解可以时间长一点,技术类课程时间则短一点,这样可以有效弥补课时不够的缺陷;还有可以选择合班上课、年级上课,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资源,解决教师不够的问题;另外还可以根据学情,实行走班上课。国际教育跟我们常规教育是一样的,学生的英语程度等方面肯定存在差异。我们分层教学更有利推进国际教育,更有利于国际课程和本土课程的融合。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